巨灵鸟

电话   4000156919
当前位置:首页 > 财务管理_ERP百科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方案六

来源:巨灵鸟ERP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9/12/13  浏览次数:3371

6章  物流成本费用控制

6.1  运输成本

6.1.1  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

对物流企业来说,运输是其核心业务,运输成本也就成为物流企业主要的运营成本之一。据调查,运输成本通常占物流企业总运营成本的40%以上。

下面给出某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控制方案,供读者参考。

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和降低本企业的运输成本,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税费、折旧、维修费、保险费等)和其他费用(如差旅费、事故损失、相关税金等)。

通过分析运输成本的构成,确定运输成本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产生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对燃料、车辆的维修保养等费用产生作用。

2.载货量

提取货物和交付货物的固定费用以及行政管理费用会随着载货量的增减而增减,因此载货量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之一。

3.货物的疏密度

货物的疏密度是从重量和空间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如果货物的疏密度很高,就可将固定运输成本分摊到增加的重量上去,使产品承担的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4.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

5.运输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带责任

运输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带责任,一般与货物的易损坏性、易腐性、易被盗性、易自燃性及单位价值等特征有关。这些特征直接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公司在承运过程中对货物损害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从而影响到运输成本中保险费的高低。

6.运输供需因素

运输通道流量和通道流量均衡等运输供需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

三、运输成本控制措施

(一)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公司应根据运输货物的种类、数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选择依据如下。

1.运输大宗货物,且运输距离较长时应选择铁路运输。

2.运输体积大、价值低、不易腐烂的大宗货物或散装货物时应选择水路运输。

3.运输近距离的小批量货物时应选择公路运输。

4.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贵重物品和鲜活商品,以及要求迅速交货的远距离商品时应选择航空运输。

(二)提高车辆利用率

为提高车辆利用率,公司应使用GPS技术,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通过发送调度指令,对回程车辆或紧急业务进行合理配载,减少车辆空驶里程。

(三)优化运输路线

1.物流人员选择运输路线时,首先分析影响路线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掌握路段对车型的限制,需要对相关区域内的道路限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2)掌握运输工具载重的限制,保证同一路线货物的重量不会超过它所使用的运输工具的载重量。

3)分析自然条件的限制,了解运输路线沿途的气候特点、地形条件等。

2.确定最优运输路线时,物流人员可采用启发式方法、节约里程法和观察地图法。在此主要说明观察地图法的实施步骤。

1)在地图上标明配送中心和各站点的通行路线距离、各站点之间的通行路线距离、各站点的配送量。

2)从距离最远的配送点开始划分站点群。站点群应使一辆车能够负责相互靠近的几个站点的配送。

3)避免出现路线交叉,计算最短路线,确定初步的运输路线,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4)计算为用户送货所需时间,以确定起运提前期。

5)确定每日应从每个配送点发运货物的品名、规格和数量。

6)综合上述信息资料,可采用图上或表上作业法选择运输路线,制订配送计划。

(四)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在运输过程中,因出现事故而发生的货损、货差或人员伤亡会增加运输成本。为降低运输事故损失,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日常防范

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避免驾驶员违章操作,如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对违章驾驶者,应进行处罚。

2)做好运输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修理运输工具,确保运输工具的各种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2.公司应积极购买保险,一旦发生事故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可减少公司损失。

3.做好理赔工作

1)发生运输事故后,公司相关负责人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

2)准确、及时地向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运输货物单据,包括发票、提单、装箱单和修理单据等。

3)与保险公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保险公司对事故进行审核与赔偿答复等具体情况。

6.1.2  销售企业运输费用管理规范

销售企业控制运输费用,对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乃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给出某销售企业的运输者用管理规范,供读者参考。

运输费用管理规范

1章  总则

1条  为加强公司运输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的费用开支,降低运输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2条  本规范主要包括运费支付、运杂费、二次运费和过路过桥费的管理。

2章  管理职责分工

3条  配送中心负责运输费用的统计、汇总工作并进行初步审核。

4条  财务部负责队运输费用进行最终审核与结算。

3章  运费支付

5条  配送中心核单员及时收回运输单据并进行核对,每周四前整理出上周运费明细,并分两次(每月15日和月底)把运费清单交给财务部。

6条  财务部收到运费清单后核对送货单据结算是否有效、完整,运费计算标准及累计金额是否正确无误。

7条  财务部核对完单据后交给配送中心经理审核,由其确认各承运车队是否有遗留问题。

8条  配送经理审核单据后交给客服部经理,由其确认各承运商是否有未解决完的售后投诉问题。

9条  客服部经理审核完后,由财务部经理审核总运费是否超出定额。若在定额内,财务部经理签字后,即可结算运费;若超出定额,需经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才可结算。

4章  运杂费的管理

10条  公司除配送中心经理外,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擅自租用社会车辆。

11条  运输车队一次性发生运杂费超过1 000元的,必须上报配送中心经理审批。

12条  财务部在结算运杂费时,如没有相应手续不能给予结算。

5章  二次运费的管理

13条  分析二次运费产生的原因

1.二次运费产生后,配送中心核单员必须分析二次运费产生的原因,进行原因分析与归类(具体如下表所示),并严格依据单据进行申报与结算。

<,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华文细黑; FONT-WEIGHT: bold; LINE-HEIGHT: 150%;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二次运费产生原因分析表

原因

具体分析

我方原因

商品或客户信息记录错误,配送中心相关人员工作失误等

生产厂家原因

产品质量及性能有问题等

承运方原因

因服务不规范与服务不到位导致客户拒收;送前未与客户联系出现的各类问题

客户原因

客户不满意而退货及选择商品失误等

配送外残原因

送至客户家,外包装完好无损,开箱验货时货物出现外残等

2.没有单据或证明的二次运费,一律不予结算。对于私自伪造相关单据或证明的,除不结算运费外,还要对当事人进行停运直至解除合同,并罚款200~500元。

14条  二次运费的承担

1.由于我方原因造成的,二次运费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2.由于厂家原因造成的,二次运费由厂家承担。

3.由于承运方原因造成的,不予结算二次运费,并按相关条例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由于客户原因,二次运费由客户承担。

5.由于送达后发现外残造成的,按额度进行分析,额度内的给予结算二次运费,超出额度的一律不予结算二次运费。

15条  二次运费控制措施

1.送货人员领到“派车单”后,必须主动与客户联系。核对客户的姓名、电话、商品信息是否一致,并提醒客户准备好提货联。

2.凡在配送中心出库发运的各类商品,需要开箱检验的,在出库时可以开箱查验外观;外包装完好的,不需检验,可直接装车送出。

3.商品出库时,送货人员必须仔细核对商品型号是否相同、数量是否一致。

4.商品送至客户指定地点,外包装无损而商品有外残,客户要求调换的,送货司机在经配送经理签字同意调换商品后,必须将已调换单品开箱检验确认无外残后方可再次送货。如违反此流程而发生二次费用,配送中心不予结算。

5.若外包装箱因送货人员开箱操作有误或送货时没交代客户而造成包装箱损坏,产生的损失由送货人员负责赔偿,并且不结算此次运费。

16条  二次运费统计结算流程

1.送货人员在送货过程中,如果产生二次运费,必须有客户书面证明。

2.将“送货单”及客户证明交核单员,根据事实初步判别二次运费是否符合规定,以及产生的具体原因相关责任人。

3.如果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由配送中心经理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落实运费。此类费用由责任人上交配送中心并转送货人,配送中心根据证明及签收手续建立档案备查,不需报财务部。

4.属公司支付范围的(如产品质量)二次运费,每月随运费结算由配送中心核单员负责统计并上报。

5.在公司支付的二次运费中,属产品质量的,必须附有生产厂家“质量鉴定单”或开箱即残的客户书面证明,每月结算运费时,由配送中心负责提供“二次运费明细表”,在报财务部的同时,上报采购部,由采购部经理联系各生产厂家于每月15日前将上月二次运费上交到财务部。

6章  过路过桥费的收取

17条  配送中心按照免费送货区域划分,制定收费标准,并要求销售员掌握此标准。

18条  客户在购物时,销售员根据所填地址或主动询问,将此类收费标准告之客户,并在销售票上注明收费金额。

19条  如所送地址发生此类费用,销售员引导客户至服务台办理交付过路过桥费用,由收银员为客户开具一式四联(存根联、记账联、付款凭证联和结算联)的收据。

20条  送货司机将货物送至客户指定地点后,过路过桥费收据的结算联与商品提货联经客户签字后一并收回,返回后交配送中心派车处审核,过路过桥费的结算单据由承运人保管,每月30日前凭收据结算联至财务部将费用领回。

21条  特殊情况处理

1.如收据因客户原因丢失,必须有客户书面证明,经配送中心及财务部确认后方可结算。

2.如因交款前销售员未告知客户公司规定,造成此类费用漏收的,经客户书面证明后,由营业部落实相关责任人赔偿送货人员的损失。

3.因其他原因造成已收取的费用但没有结算的此类费用,财务部可将其列为营业外收入。

7章  附  则

22条  本规范由配送中心解释、补充,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23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7章  质量成本费用控制

7.1 &n, bsp;预防成本

7.1.1  质量培训费控制方案

质量培训费是指企业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质量的目的,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培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质量培训费是质量预防成本的重要构成。

下面给出某企业的质量培训费控制方案,供读者参考。

质量培训费控制方案

一、方案规划

(一)目的

为规范、指导公司质量培训费控制工作,为质量培训费的预算、开支报销及核算工作提供支持,依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及相关财务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质量培训费的管理控制工作,该项费用的发生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及生产车间、班组。

(三)质量培训费的构成项目

质量培训费的具体费用项目如下表所示。

质量培训费具体项目明细表

类  别

项  目

相关说明

直接

费用

课程费

◆ 用于支付质量培训课程及相关服务的费用

课时费

◆ 用于支付给授课培训讲师的人工费用

间接

费用

场地及设施设备费

◆ 用于场地租赁或培训的固定资产和设备设施投入

教材、教具、资料费

◆ 用于培训教材及资料的购买、印刷、制作及完成培训教学所需的消耗性材料等费用

培训差旅费

◆ 实施外部培训时,从工作地到培训举办地的长途交通费和住宿费

培训项目管理费

◆ 对质量培训项目涉及的管理人员、学员、培训讲师的表彰奖励费用、员工学历与学位晋级奖励等费用,由人力资源部制表申报

鉴定认证费

◆ 用于公司内岗位任职资格认证、鉴定的考试评定等费用

接待费

◆ 用于外聘培训讲师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员工工时损失费用

◆ 受训员工因培训不能参与工作而造成的工时损失费用

二、质量培训费的控制办法

(一)质量培训费预算管理

1.所有培训项目应遵循“先预算、后使用,先审批、后执行”的原则,质量培训费也不例外。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在拟订本年度的培训计划时,要明确本部门的质量培训计划,并进行费用预算,报人力资源部审批。

2.人力资源部负责汇总编制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的质量培训费用预算,列入人力资源部年度培训费用预算总额,按财务部规定的相关程序审批。

3.人力资源部根据审批通过的年度质量培训费预算总额,按照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的年度培训需要,在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及人力资源部之间进行分配。

4.质量培训工作均实行项目管理制。质量培训经理应填写“质量培训项目申报表”(具体样式如下表所示),详细列支该项培训的费用预算,经批准后实施。

质量培训项目申报表

编号:            &nbs, p;                                              填表日期:         

质量培训

项目名称

培训对象

□ 技术人员

□ 质量人员

□ 生产操作人员

培训主办部门

培训类别

□ 部门级     □ 公司级

培训人数

□ 内部培训   □ 外出培训

培训时间

               

□ 团体       □ 非团体

培训地点

评估方式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培训费用预算

费用项目

金额(单位:元)

合    计

质量培训经理

部门主管

人力资源部

财 务 部

主管副总

5.对于跨年度的培训项目,应分年度预算,并给出说明。

(二)质量培训费报销控制

1.质量培训费的报销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审批流程执行。

2.质量培训费的使用应遵循“谁主办、谁负责”以及“专款专用”的原则。质量培训经理是使用培训费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确保质量培训费切实用到质量人员、生产人员的培训上,在确保合理、合规使用的同时,确保培训效用的最大化。

3.质量培训费应在年度质量培训预算范围内支出,以质量培训项目的形式进行报销。预算外的质量培训费需报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各级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如下表所示。

质量培训费审批权限一览表

费用标准

审  核

审 批

批  准

      元以下(不含      元)

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

财务部经理

      元以上

人力资源部经理

财务部经理

总经理或董事长

4.质量培训费的报销应基于严格的审批流程,通过财务流程报销后,由财务部出纳人员办理预算额度内的支付业务。

5.质量培训经理在报销质量培训项目费用时,应如实提供下列报销凭证。

1)“质量培训项目申报表”、“质量培训项目评估表”(如下所示)、“质量培训考勤表”。

质量培训项目评估表

编号:                                                          填表日期:         

质量培训

项目名称

培训对象

□ A.技术人员

□ B.质量人员

□ C.生产操作人员

培训主办部门

培训类别

□ 部门级     □ 公司级

培训地点

□ 内部培训   □ 外出培训

培训时间

    日~    

□ 团体       □ 非团体

培训学时

  小时

评估方式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完训人数

完 训 率

效果评估

学员对讲师评价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培训课程满意度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培训课程实用性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培训环境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档案评估

文本文档  □ 通过

电子文档   □ 通过

费用评估

实际发生培训费用

费用项目

金额(单位:元)

合    计

质量培训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

课时费发放情况

培训讲师

等级

受训部门

课  程

<, /TD>

课 时

金  额

领款人签字

2)培训合同。对于外训项目,还应提供该项目的培训通知;对于聘用公司内部培训师或非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授课,不能签订培训合同或相关协议书的,应提供能证明项目实施的文本凭证。

3)符合财务规定的费用凭证。其中,聘用公司外部非培训机构专业人士不能出具正规发票的,应提供课时费领取的原始文本记录,并依据法律法规代扣代缴相关税费。

三、质量培训费核算与考核

(一)质量培训费的核算

1.对已发生的质量培训费,质量培训经理应填写“质量培训费用报告表”(如下表所示),写明发生该费用的部门及各项费用明细,经相关领导审核后报财务部。

  质量培训费用报告表

发生部门:                                         报告日期:      

   费用明细

培训内容

参加人数

合计工时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合计

课程费用

课时

费用

场地及设备设备费

教材、教具、资料费

培训差旅费

培训项目管理费

<, P align=center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center">鉴定认证费

接待费

员工工时损失费用

合    计

<, P align=center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center, ; LINE-HEIGHT: 150%">

质量培训经理:                                             相关部门经理:

2.财务部将核算期内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及人力资源部因组织开展质量培训而发生的质量培训费用按部门进行汇总,记入质量成本账户“预防成本”的“质量培训费”科目中。

(二)质量培训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

1.根据财务部核算质量培训费的结果,人力资源部比较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对质量培训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严重超支的部门,要调查超支的原因,并将质量培训费、质量培训所发挥的效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奖金挂构。

2.开展质量培训一段时间后,人力资源部负责观察、调查生产车间操作工人对遵守质量规程的改善情况、产品报损报废率的降低幅度,以及质量管理部误检、漏检的控制情况等,从而评估质量培训的长期效用,合理地设定质量培训费的投资收益率。

7.2  鉴定成本

7.2.1  检测设备校验费控制方案

检测设备是否处于精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质量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影响到判断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准确性。因此,公司应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验,以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可靠。

下面给出某企业制定的检测设备校验费控制方案,供读者参考。

检测设备校验费控制方案

一、方案背景

为了通过对检测设备、仪器切实执行校验工作来保证检测设备的精度,并合理控制校验费的支出,特制定本方案。

二、检测设备校验费的内容

检测设备校验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校验工具的购置费、维护保养费等;二是仪校部门的人工费、办公费等。

三、检测设备校验费控制的职责划分

在需校验的仪器设备数量较多、频率较高,或者对所需校验工具、技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专门的仪校部门来执行检测仪器的校准、检定工作。

1.仪校部门

根据待校验的检测设备的精度、数量和使用情况,请购适当的仪校工具,并制订检测设备校验计划,对校验人力、物力和日程做出合理安排,监督设备使用部门及时送校。

2.检测设备的使用部门

根据仪校部门发布的校验通知,检测设备的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将部门内使用的相关检测设备、仪器按时送交仪校部门进行校准、检定。

四、检测设备校验费的控制措施

1.检验仪器的采购控制

仪校部门应根据检测设备的特性、数量和需要校验的频率等因素,确定购置校验仪器的精度、数量、市场基本报价、供应商的资格要求等采购要求,经质量管理部经理审批后,报送采购部由专业采购专员执行校验仪器的采购工作。

2.加强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与指导

仪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检测设备的使用状况,对使用人员予以指导或培训,防止错误操作或野蛮操作造成检测设备损坏,形成非预期的校准费用。

3.合理计划校验费用

仪校部门负责人编《制校验作业指导书》,根据设备特性确定校验周期,并确保周期性检定和校准可以覆盖所有需要校验的检测设备,以达到有效利用校验费用的目的。

7.3  内部损失成本

7.3.1  废品损失费控制方案

废品损失费主要是指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

下面给出某企业的废品损失费控制方案,供读者参考。

废品损失费控制方案

一、废品损失费的范围界定

废品损失费具体包括在生产过程以及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报废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的费用以及消耗的人工费用、能源动力费用等。

二、形成废品损失的原因分析

产品在生产、储存的过程中,由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造成的报废,具体如下。

1.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不足以形成废品。

2.机器设备或工艺装备不合格形成废品。

3.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燃料等不符合相关标准形成废品。

4.生产作业指导书发生错误或不明确形成废品。

5.产品周转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形成废品。

, 6.生产或储存的环境与产品要求不符形成废品。

7.生产线为了追赶生产进度而忽略质量标准形成废品。

8.单次采购原物料的数量过多,与实际使用情况产生较大差距,原产线停产、转产造成较多原物料丧失使用价值形成废品。

三、废品损失费的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生产和周转中的产品损耗,有效控制废品损失费,根据上述分析,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控制措施。

1.加强开工前的检验检查工作

对生产工序和生产过程,特别是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开工前的检查,保证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条件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

生产前对机器设备进行调试及维护保养,对进厂原物料进行严格把关(尤其对亟待上线投产的特采原材料要报各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完善作业指导书、作业注意事项等文件资料,改善工艺装备,设定合理的环境温湿度并进行严格管控,协调生产线进度和生产计划等,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费。

2.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对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人员具备操作资格和质量意识,业务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可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3.加强过程的测量统计与改进

1)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对过程的异常实施重点控制。

2)对过程的工序能力进行测量和改进,保证工序能力可以满足工艺要求。

4.对产品设置堪用品库,对可以维修并且有维修价值的产品进行单独管理,以备后续使用。

5.严格制定报废流程及报废审批制度,防范和监督因不合理的报废行为而产生的废品损失费。具体审批程序如下图所示。

 

待报废品审批鉴定流程

6.针对原物料采购过多的情况,生产计划部和采购部应注意以下两点,使原物料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减少废品损失费。

1)负责下达“采购通知单”的生产计划部应以满足预期内的工单产量和安全库存为目标,以节约库存成本和避免报废损失为原则,合理申报缺料数量。

2)采购部在执行采购时,应以生产计划部提报的缺料数量为主要依据,结合供应商的销售政策进行采购,在节约采购成本的同时注意防范报废风险。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