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巨灵鸟软件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8/4/26 浏览次数:3250
生产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实现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手段。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对日常生产活动虽已作了比较周密而具体的安排,但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人们预想不到的情况和矛盾,必须及时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进行调节和矫正。这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调节和矫正等工作,就是生产控制工作。
1.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进度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生产作业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狭义的生产控制就是指生产作业控制。生产作业控制主要包括生产调度、作业核算、在制品管理等工作,甘特分别加以了阐述。
(1)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作业计划的工作。生产调度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生产作业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①检查各个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②检查、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③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的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
④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2)甘特提出搞好生产调度工作的要求
①生产调度工作必须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这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生产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必须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计划任务来开展调度业务。同时,调度人员还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协助计划人员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质量。
②生产调度工作必须高度集中和统一。现代化大生产中生产者成千上万,生产情况千变万化,讲管理就必须讲统一意志,统一指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生产调度系统。各级调度机构应该是各级领导指挥生产的有力助手。各级调度部门应根据同级领导人员的指示,按照作业计划和临时生产任务的要求,行使调度权力,发布调度命令。各级领导人员应充分发挥调度部门的作用,维护调度部门的权威。
③生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调度人员的基本责任是预防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脱节现象。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就要抓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避免各种不协调的现象产生。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抓配套保证装配的需要,还要抓毛坯保证加工的需要,防止只抓出产不抓投入,抓后不抓前的做法。只有做到“以前保后”,才能取得调度工作的主动权。
④生产调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为此,调度人员必须具有深入实际、扎实果断的工作作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和准确地掌握生产活动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摸清客观规律,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现的问题,动员群众自觉地克服和防止生产中的脱节现象,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积极完成生产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瞎指挥,使调度工作达到抓早、抓准、抓狠、抓关键、一抓到底的要求。
(3)生产调度工作的措施
调度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管理者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它。加强生产调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要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调度工作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实行值班制度。为了组织调度,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厂部、车间都应建立调度值班制度。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可设中央调度控制台。厂部、车间都设值班调度,处理日常生产中的问题。值班调度在值班期间,要经常检查车间、工段作业计划的完成情况及科室配合的情况,检查调度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填写调度日志,把当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记录下来。
二是实行调度报告制度。为了使各级调度机构和领导及时了解生产情况,企业各级调度机构要把每日值班调度的情况报给上级调度部门和有关负责人。厂一级生产调度机构要把每日生产情况、库存情况、产品配套进度情况、商品出产进度情况等,报厂领导和有关科室、车间掌握。
三是坚持调度会议制度。调度会议是一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指挥生产的良好形式。厂一级调度会议由厂负责生产的领导主持,主管调度工作的科长召集,各车间主任及有关科室科长参加。车间调度会由车间主任主持,车间计划调度组长召集,车间技术副主任、各工段(班组)长及有关人员,如调度员、技术员、工具员等参加。会前要做好准备先摸清问题,通知会议内容,集中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会上议题要突出重点,要强调协作风格。会议既要发扬民主,又要有统一意志。
四是健全现场调度制度。领导人员下现场,到发生问题的现场去,会同调度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地研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求得矛盾的解决。这种方法有利于领导人员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员工,掌握下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问题可以获得又快又好的解决。
五是坚持班前班后小组会制度。小组通过班前会布置任务,调度生产进度;通过班后会检查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工作。
②要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现代化生产必须有强有力的生产调度系统。厂部、车间、工段(班组),以及有关生产部门都要建立生产调度组织。厂部由负责生产的厂级领导或总调度长主管,由生产科执行这方面业务;车间在车间负责人领导下设车间调度组;工段一般可由工段长兼任;在劳动、工具、机修、供应、运输等部门也要设立专业性质的调度组织。这样,就可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左右协调、集 中统一的生产调度系统,把全厂的生产调度工作抓起来。
全厂调度工作的业务归厂部生产科负责,各个生产环节要服从它的指挥。生产科要协调各生产环节的工作,做好日常生产调度工作。为了做好工作,厂部可按业务类别设置调度人员。例如,分别按生产、设备、工具、材料、劳动、运输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调度工作,也可以按车间设置调度人员,或按产品设置调度人员等,以便调度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各自工作。
车间调度组和工段(班组)调度员,在上级调度机构领导下,做好本单位范围内的生产调度工作,解决好本单位范围内生产协作、进度衔接等问题。
建立和健全调度机构,必须配备好调度人员,应选拔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的人担任这项工作。
③要适当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调度技术设备。企业的调度机构应具有一定
的调度技术设备,以提高调度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应创造条件逐步配置以下几种技术设备:
一是通讯设备,包括专用的调度电话、无线电话机等。
二是远距离文件传送设备,包括电传打字机和无线电传真机等。主要用来传送图纸、计划统计报表、资料等。
三是气管通信系统和收发报机。气管通信系统可迅速输送纸条、小件物品或零件等。收发报机可以传送真实笔迹、数字等。
四是工业电视。它主要是用来观察有危险的生产过程,或是大片面积上进行的过程,或者难以接近的地方。调度人员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有关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
五是电子自动记录系统。这是由各种计数器、自动记录器、电子计算机以及一系列电子资料处理设备等组成。它可以自动记录工作地的生产情况、主要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情况、关键设备的产量等等。既可以自动记录产量、检验合格产品数量、生产工时数等,又可以经过处理进行分类列表、印刷,并及时传给有关单位,甚至在厂部、车间公布各单位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
2.作业核算
作业核算是生产调度的一项重要依据。为了保证作业计划的实现,按期按量按质出产产品,必须经常进行作业核算,及时地反映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当发现实际偏离计划时,应通过生产调度迅速的予以解决。所以,作业核算是生产调度的一项重要依据。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一般有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出产期和投入期)、完工的进度(完成的工作量或工序道数)、各个单位(从厂部到各个工作地)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人和设备的利用率等等。
生产作业核算的方法和具体形式虽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首先将生产中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记载在原始凭证上,然后按照一定目的把资料汇总记入有关的台账或编成各种图表。
生产作业的原始凭证主要是通过单卡、票据等形式,用数字或文字对生产活动所做的一种最初的直接的记录,故又称原始记录。
生产作业核算所用的原始凭证,不仅是生产调度的一项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依据。
例如,工人完成产量任务的作业核算资料,也是会计核算中计算工人工资和核算产品成本的原始资料。为了满足生产调度和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需要,避免凭证过多和各种核算数字互不相符的现象,在作业核算中,应该采用统一的原始凭证。企业中经常选用的原始凭证,有产量报告表、个人生产记录、加工路线单、单工序工票、领料单、入库单、废品通知单、废品回用单、返修通知单等等。其中有一些凭证,如加工路线单、单工序工票等,不仅是生产作业核算的凭证,而且是派工指令的凭证。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在生产中流通的凭证种类,又可以把生产指令和实际完成资料结合在一起,便于计划和实际的分析对比。做好原始凭证的设计和记录工作,是实现科学管理,搞好生产活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作业核算工作的要求是系统、经常、及时、准确和简便易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做到数字准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有了原始资料,下一步要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记入生产作业统计台账中。台账是原始记录的汇总,它具有逐日登账、逐日汇总的特点。建立健全生产作业台账制度,有利于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控制生产作业进度;对生产作业的分析工作也很有用。表5-1是零件统计台账的一页。
为了直观地了解生产进度和控制计划的执行,企业中还常常采用一些生产作业的统计和控制图表,并把实际核算数同计划数进行对比。采用的图表除甘特图外还有:
1.生产进度坐标图
在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坐标图来描述生产进度及其变化趋势。
例如,某装配线月上旬的每日计划产量和实际产量。
2.流动数曲线图
根据某产品(或某车间、某工序)生产台账中所记载的投料与生产情况可绘制流动数曲线。就是根据台账所绘制的某装配线的流动数曲线图。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生产速度,弯曲程度反映生产的流动情况;两条曲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生产周期,垂直距离为在制品数量。
3.在制品管理
在制品管理工作就是对在制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在加工一装配型的企业中,搞好在制品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调节各个车间、工作地和各道工序之间的生产,组织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合理地控制在制品、半成品的储备量,做好保管工作,使它们不受损坏,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流动资金,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和避免积压。
搞好在制品的管理工作,要求对在制品的投入、出产、领用、发放、保管、周转做到有数、有据、有手续、有制度、有秩序。有数就是在制品要计数;有据就是收发进出要有凭证;有手续就是收发进出要有核对签署登录手续;有制度就是对在制品要建立一套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及时入账,经常对账等制度;有秩序就是要把在制品管得井井有条。为了有效地进行在制品和半成品的管理,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健全在制品、半成品的收发领用制度。
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领用,要有入库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要计量、签署、登账,严格地实行按计划限额收发在制品制度。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库存的半成品经常新旧更迭,质量常新。车间内部在制品的流转通过加工路线单等予以控制。发放装配用的零部件要按配套明细表规定的要求发。要建立在制品增减数字管理制度。
(2)对在制品和半成品要正确地、及时地进行记账核对。
在工作地之间、工段之间、工段与车间内部仓库之间、车间之间、制造车间与中间半成品(毛坯)库之间,在制品、半成品的收发数量必须及时记账,及时结清账存,还要建立定期的对账制度,做到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从而可以正确地掌握车间内部和车间之间在制品的流转情况。
妥善处理零件的报废、代用、补发、回用是在制品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管理不好,常常会造成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在成批生产条件下,采用累计编号计算方法,这问题更为重要。凡是零件报废或代用了,应当在账簿和图表中减掉或去掉。凡是废品修复回用(或用于其他产品上),则应当加上。这项管理工作看来似乎简单,实际十分琐碎,稍有疏忽遗漏,就会造成生产的中断和零件的积压浪费。
(3)合理地存放和保管在制品、半成品,充分发挥库房的作用。
对在制品应进行分类管理,按其价值的大小,把那些从数量上来说所占比重比较小,但从资金上来说所占比重比较大的在制品,作为“一类零件”,给予重点管理。对那些无论从数量上或资金上说都占中等地位的在制品,可以作为“二类零件”,给予普通管理。其余那些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虽然比较大,但在资金上所占的比重却比较小的在制品,则作为“三类零件”,给予一般管理。如此分类管理,对合理组织生产,控制生产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很有好处。对“一类零件”应尽量缩小生产批量,严格控制投入、出产的期和量。在制品在车间工作地、仓库中存放时,要摆放整齐,存放方法要因件因地制宜。库存在制品一般要按照品种规格分类分区存放。为了避免在制品在存放保管过程中丢失、损坏、变质、混号,应根据每种在制品的特性建立各种保管制度,例如印号(或挂牌)、刷油防锈、通风防潮、防止曝晒,有的要注意轻拿轻放等,对一些精密的零件,更要严格保管。还应解决各种辅助装置和设施,例如库房建筑、料架料柜、工位器具等。
(4)在制品管理工作中,仓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品仓库往往是几个生产单位的联结点,各单位在生产上的联系多数要通过它。所以,库房被称为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的眼睛。仓库不仅要做好保管、存放、配套、发送等工作,而且要协助生产管理部门监督各生产单位执行作业计划,严格按照作业计划的规定发放和接收在制品,拒收或拒发计划外的在制品。要重视中间仓库的管理,其方法有两种:
①厂部统一设库管理。这种方法便于厂部全面掌握在制品的情况,控制整个生产进程,防止各生产环节脱节。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生产产品复杂,生产不稳定,各生产环节衔接关系复杂的企业。
②车间分散设库管理,按照不同在制品设库,归有关车间领导。这种方法,可使车间与仓库紧密联系,便于车间管好生产,一般适用于封闭式生产的车间。
(5)做好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清点、盘存工作。
在制品和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流动变化,它的数量有增有减,为了确切地掌握它们的数量,除了要经常记账核对以外,还要做好清点、盘存工作。根据清点盘存的资料,对清点中超过定额的储备应当积极进行处理,尽量不浪费己消耗的劳动。清点盘存工作的范围、方法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全厂性的清点盘存工作可以定期(例如按季)进行。车间内部的在制品的盘点工作应经常一些,例如一个月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上一个文章:宁波模具行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下一个文章:80%的管理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