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鸟

电话   4000156919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管理_ERP百科

如何用现场管理督促生产秩序

来源:巨灵鸟软件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7/4/22  浏览次数:4470

 现场管理是保证生产任务完成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场管理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状况的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现场管理的对象是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关注的重点是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生产作业标准化。现场管理的对象、重点、方法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现场管理构成

一、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

    现场管理的内容,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员、设备、物料、环境。

    1.人员管理。在现场巡查中,对人员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工作态度、操作方法和执行制度方面。首先,要查看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认真专注,坚守岗位;其次,要查看员工操作是否得当,符合规程;最后,要查看员工是否遵守劳动保护条例,按规定穿着工作服使用防护用品。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应该及时指出、限期改正。

    2.设备管理。在现场巡查中,对设备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行状态、摆放位置和安全隐患方面。首先,要查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故障排除是否及时;其次,要查看设备的摆放是否符合生产流程、是否妨碍加工进程;最后,要查看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防护装置是否齐备。如果发现有问题存在,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3.物料管理。在现场巡查中,对物料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供应衔接、存放状况、移动路线方面。首先,要查看是否有供料不及时而造成的停工情况;其次,要查看待加工物料和在制品存放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合理;最后,要查看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是否经济。如果发现供应不及时、存放不合理、移动不经济的情况,应该针对不同问题及时调整。

    4.环境管理。在现场巡查中,对环境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生产布局、作业条件、安全设施方面。首先,要查看生产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问题;其次,要查看作业的条件是否适合包括照明、温湿度、噪声、震动、有害介质等;最后,要查看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如果发现有问题存在,应该及时处理和解决。

二、现场管理的关注重点

    现场管理有四个需要关注的重点,分别是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

    在现场巡查中,要通过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的巡查发现影响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主要因素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表13-6是现场管理问题、成因、对策的一览表,可以为现场管理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表1 现场管理问题成因对策一览表

表1 现场管理问题成因对策一览表

    由于格式所限,一览表中列举的问题、成因、对策都比较单一。在实际的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的因素相对会比较复杂一些,有的时候是多种原因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影响劳动效率的原因就有许多种,操作技能欠缺是一种可能,设备状况不好是一种可能,物料供应不足是一种可能,物料品质不佳是一种可能,物料浪费较多是一种可能,生产布局不妥也是一种可能。这些可能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包括工时损失,废品增加,物料、人力资源的浪费等。对于类似的问题,企业需要根据情况认真分析,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有效对策。

三、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

    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实现生产作业的标准化。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前提有三个:一要有合理的作业标准,二要有完整的标准体系,三要有适宜的实施环境。

1.标准合理。衡量作业标准是否合理,主要看作业标准所规定范围、人员、条件、工具、要求、方法是否清晰。

    作业范围。作业所限定的范围,包括现场管理工作标准、设备保养标准、物料验收标准、产品加工标准等。

    作业人员。作业所要求的人员,包括生产调度员、机修工、质检工、车工等。有特殊资格要求的工种必须标明。

    作业条件。作业所需的材料,包括配件、原料、坯材、表单等。

    作业工具。作业所需的设施、包括机床、专用设备、仪器、工装、检测工具等。

    作业要求。作业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精度、外观、功能、工时、废品率等。

    作业方法。作业的管理,包括是否需要有记录、报告路径等。

    合理的作业标准,可以让执行标准的作业人员做到胸中有数,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等,可以减少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

2.体系完善。完整的标准体系,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标准齐全,其次是不断提升。

    标准齐全。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当涵盖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员、设备、物料和环境。人员的标准如岗位标准、定额标准、加工标准等,设备的标准如使用标准、维修标准、安装测试标准等,物料标准如材料标准、验收标准等,环境标准如环境认证标准、现场管理标准等。

    不断提升。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当不断地完善。要根据实施效果、作业条件、质量要求等进行适时的修订。如果发现标准在执行中遇到困难,要查明原因并进行修正;当作业条件和质量要求发生变化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标准修正的过程也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走向完善的过程。

3.环境适宜。适宜的实施环境有三个要素:遵守标准的意识、切实可行的标准、推动实施的制度。

    遵守标准的意识。想要培养员工遵守标准的意识,企业的高层主管更应该成为遵守标准的楷模,让遵守标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切实可行的标准。企业制定的标准要符合生产实际,只有当标准具有可操作性时,相应的执行才会成为现实,否则标准只能是一种装饰。

    推动实施的制度。一是培训制度,二是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的目的是让员工更好地了解、掌握和执行标准。考核制度的目的是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对遵守标准的行为要进行奖励,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罚。

    有合理的作业标准、完整的标准体系、适宜的实施环境,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工作就可以顺利地开展并取得成效。

    现场管理的功效在于督促秩序,生产总监在处理生产现场秩序混乱的问题时,应该通过现场管理工具来解决。比如,生产总监在现场巡视中发现车间生产秩序混乱,通道被占、半成品和工具随意堆放、照明不符合要求、设备停机较多时,可以责令生产主管按作业标准予以纠正,限时解决问题,同时要从标准管理入手,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责任人,从严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