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鸟

电话   4000156919
当前位置:首页 > ERP实施_ERP百科

ERP实务:如何计量发料成本

来源:巨灵鸟软件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4/11/19  浏览次数:3956

    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比例最大的是材料成本。据权威部门统计,材料成本,在制造企业中,占据多比例达85%以上。可见,材料成本的重要性。若能够正确统计发料成本,则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因为其基数大,若其小小的提高一个百分点,对于企业来说,影响也是非常庞大的。

  但是,很多技术出身的ERP项目负责人或者实施顾问,对发料成本这块都不是很熟悉。我也不止一次的被人问道,系统计算的发料成本是按什么依据来的。其实,发料成本的计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ERP在这方面,是根据成本会计实务来的,没有一点偷工减料。所以,其设计的也比较复杂。下面,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看看,ERP是如何处理发料成本的。

  假设07年底,PVC材料的库存量为0。08年1月份的采购料情况如下:

  1、 在08年1月3日,以每千克10元的价格,购进某款PVC料总共1000千克,入库价值为10000元。

  2、 在08年1月19日,以每千克11元的价格,购进某款PVC料总共1000千克,入库价值为11000元。

  3、 在08年1月30日,以每千克9元的价格,购进某款PVC料总共1000千克,入库价值为9000元。

  在08年1月份,仓库发料情况如下:

  1、08年1月5日,因生产的需要,仓库发PVC料800千克。

  2、08年1月25日,又因生产的申请,仓库法PVC材料800千克。

  以上价格不考虑税收影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不考虑其他费用,如运费、保险费、搬运费等等。

  一、 先进先出。

  先进先出,估名思义,就是先进来的货,按先进来的价格,后进来的货,按后来进来的价格计算发料成本。简单的说,就是发料成本价格,都是按照其实际的采购价格来进行发料成本的统计。用先进先出的方法来统计发料成本,是比较传统的一个处理方式,其在价格频繁变动的时候,若利用这种方式,,不是很合理,因为无法反映出产品的真正成本,即用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发料成本,跟材料的实际市面价值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但是,因为其统计简便,比起加权平均的统计方法来说,确实要简单不少。所以,这种方法虽然有缺点,但是,利用的企业仍然不少。

  成本会计实务操作:

  1、1月5日,仓库发料时,其用的是1月3日进的材料,所以,其发料成本就直接根据1月3日的采购价格,即每千克10元的价格统计,800千克PVC的发料成本为8000元。此时,帐上显示,1月3日进的PVC还剩200千克,价格为10元/千克。

  2、1月25日发料800千克,根据先进先出原则,其首先发的是1月3日进的PVC料,然后不足的部分(600千克),再用1月19日进的货补。也就是说,这800千克的PVC料,有两个价格,一是1月3日的10元/千克发料200千克,价值为2000元;二是1月19日的11元/千克的价格发料600千克,加之为6600元。其总共的发料成本为8600元。

  以后类推。

  ERP处理方法

  ERP先进先出法的处理逻辑,跟实务完全一致。在ERP系统中,存在两张表,一是进货明细,详细记录着某笔材料,什么时候以什么价格进来多少数量;另一张是发料明细,记录着什么时候领出去多少数量。在月底进行成本结转时,系统就会根据以上的业务处理逻辑,自动匹配相关的价格。而不用企业用户再手工的去进行确认。

  二、 后进先出法。

  有先进先出,当然也有后进先出了。这个处理方法,跟先进先出的处理方法类似。就是先把后面进来的材料发出去,发完了不够,再用前面的材料。具体操作根先进先出法类似,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不过,这种操作方式不怎么被人认可,所以,其采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可能更多的存在与理论研究上,实际采用的企业不是很多。

三、 月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月移动加权平均成本,顾名思义,就是以月为单位,对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后,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发料成本。利用“月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来进行发料统计的话,可以减少因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用月移动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发料成本,比起利用先进先出方法计算出来的发料成本,与该材料的市值更加接近,更加符合会计处理上的谨慎原则。

  成本会计实务操作:

  1、 在月末,ERP系统会先对当月的进货数量与进货价格,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公式为 (当月历次进货成本+上月结存的材料成本)/(当月进货数量+上月结存数量)=10元/千克(把以上数据代入,可以计算出次月加权平均价格。)

  2、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领料数量,计算出领料成本。第一次领料数量为800千克,计算出来的发料成本为8000元,第二次领料数量为800千克,虽然后续的600千克材料,实际价格不是10元/千克,但是,利用月移动加权平均的话,仍然是以10元/千克的价格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当月发生的领料,都是以这个月加权平均成本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月加权平均成本的话,有两个特点,一是当月材料的发料成本单价都是同一的,不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如此处理的话,在月底成本统计的时候,把月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将至到最低,二是月加权平均成本要在月底才能够计算得出,也就是说,只有在月底才能够统计生产成本。可以看出,若利用月移动加权平均的话,则成本会计在月底的工作量将会很大。

  ERP处理方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月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比先进先出的方法要合理一点,但是,每当月底,成本会计的工作量就会比较大。若利用ERP来进行处理的话,则会很快。可能平时成本会计要三、四天才能完成,但是,ERP系统只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在月末进行成本结转时,ERP系统会先根据当月的进货情况,计算当月的月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出结果后,ERP系统根据这个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当月的该材料的领料数量,就得出了当月的材料成本。

  四、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跟月加权平均成本类似,其材料成本的价格也是以加权平均成本的价格为基础,但是,其不是每月计算一次平均价格,而是,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成本价格。从这一点上看,跟先进先出的方法类似,其当月不同日子发料成本可能是不同的。

  成本会计实务操作:

  1、1月3日进货时,因为月初没有库存数量,所以,1月3日进货后,帐上的数量为1000千克,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总材料成本为10000元。

  2、1月5日领料时,就是以当前的单位成本为基础,进行发料,即发料800千克,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发料成本为8000元,库存数量为200千克,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帐上成本为2000元。

  3、1月19日,以11元/千克的价格入库1000千克材料时,就会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为10.833元。当日,该材料的库存材料成本为12999.6元,库存数量为1200千克。

  4、1月25日仓库发料800千克,就是以10.833元的单位成本为基础,进行发料,发料成本为8666.4元。当天的库存数量为400千克,帐上成本为4333. 2元,单位成本为10.8333元。

  5、1月30日再次进货时,又要进行一次加权平均操作。重新计算加权平均成本。

  ERP操作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方法,虽然比上面谈过的两种方法更加合理,其计算出来的发料成本更接近市值,但是,其运算量是非常庞大的。这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手工管理的情况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在现实中利用的并不是很多。但是,ERP的应用,改变了这种情况。只要用户及时完成材料入库跟材料出库两种单据,ERP系统就会自动帮助用户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如此,就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工作量。

以上这几种操作方法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其在ERP操作中,还是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则,否则,ERP仍然无法帮助用户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1、 月末成本结转作业运行以后,相应的单据的修改,将不会影响已经结转的成本,这主要是为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如以上的例子中,若我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发料成本的话,当月成本结转后,我们在2月15日准备付款时,发现价格又错误。1月19日的采购价格原来不是11元,而是10.5元。采购单价错了,那当月的移动加权成本也就错了,当月的发料成本也错了,实际的生产成本也错了。但是,ERP系统是将错就错。也就是说,及时把采购订单或者应付帐款上的价格改为10.5元,一般的ERP系统,为了成本保持前后一致性(因为成本的相关单据可能已经存档,若修改成本单据的话,工作量过大),将不会去更改上个月的成本数据。而只会开成本调整单,调整当月的库存成本金额,让2月份的成本计算不受这次价格错误的影响。这种处理方式,也是符合当前的主流操作方式的。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月底对帐的重要性了。

  2、 以上无论哪种处理方式,要让ERP系统作出正常的响应,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ERP系统中的相关单据要及时录入并审核。若在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来计算发料成本的话,若我们把1月5日的领料单据在1月25日开立或者审核的话,则1月5日虽然实际已经领料,但是因为在系统中没有进行相关的操作,所以,系统不会进行移动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所以,最后的计算结果也就跟实际有误差。所以,无论你采取哪种处理方式,单据的及时完成与审核,是ERP运算准确的基础。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